近年來,韓城市立足自身實際,緊扣落實全省“三個年”活動和“四個經濟”要求,圍繞當好渭南工業發展“特長生”、爭創全省縣域經濟“排頭兵”定位,深刻理解把握“親不逾矩、清不遠疏,公正無私、有為有畏”新型政商關系的豐富內涵和時代要求,把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作為加強黨對統一戰線工作的領導、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建設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激活民營經濟發展活力的重要內容,牢牢把握“兩個健康”主題,以持續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為抓手,積極探索新時代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方法路徑,民營經濟活力不斷釋放,轉型升級步伐持續加快,為全面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韓城篇章注入強勁動能。
政企雙向奔赴,凝聚“親清合力”
市委十九屆四次全會審議通過《關于構建親清政商關系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常務副市長、市紀委書記、市委統戰部部長任副組長的親清政商關系領導小組,持續主動送政策、送指導、送服務,堅定不移為民營企業、非公經濟高質量發展撐腰鼓勁。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以下簡稱“親清辦”),依托“企業服務之家”和“親清政商關系服務中心”平臺,進一步暢通民營企業反映問題渠道,建立問題臺賬,完善跟蹤督辦、定期通報、辦結銷號等制度,常態化、長效化幫助民營企業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先后召開13次親清政商關系領導小組專題會,分主題研究解決文旅、能源、服務業、金融業等行業發展工作,暢通政商溝通渠道,探索完善“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重點企業”的產業發展模式,研究一個行業發展中遇到的共性問題,協調解決相關企業發展遇到的個性問題。
做優服務保障,助力企業發展
完善和優化“一辦一中心”(市委親清政商關系辦公室和親清政商關系服務中心)工作職能。建立企業反映問題掛牌督辦機制、成員單位常態化工作報告機制、重點工作協調辦理機制等“三項工作”機制,形成市委統一領導、“親清辦”統籌安排、各方協同落實的工作機制。建立項目審批綠色通道,踐行“可容缺+承諾制+并聯審批+全程幫辦代辦”審批模式,企業滿意度達到100%。堅持優化營商環境,882項涉企審批服務事項實現95.15%“一件事情一次辦”、97.96%以上事項網上可辦、15項涉企事項“跨省通辦”,“四級四同”事項梳理并列全省第一。定期向企業推送人社補貼類、減稅降費類、科技類、金融類政策,幫助民營企業爭取各類項目補貼和獎補資金,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韓城積極對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促進要素聚合,縱深推進“工業倍增計劃”加快強鏈補鏈,韓城經開區裝備制造產業園成為全省首批秦創原總窗口地市協同創新基地,紅馬科技入選首批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全省“鏈主”企業旭強瑞與西安交通大學共同成立氫能與低碳技術研究院,設立“陶文銓院士工作站”。組織經濟部門科級以上領導干部開展“百人進百企”活動,建立民營企業重點項目用地保障機制,舉辦各類線上線下招聘會,建立“外貿企業—貨代公司—中歐班列”外貿發展模式,出臺統戰系統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確保以務實舉措助推民營企業加快發展。
守好廉潔底線,營造公平市場環境
出臺《構建親清政商關系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十五個嚴禁”》,明確黨政機關干部政商交往正面清單11項內容、負面清單13項內容和民營經濟人士政商交往負面清單9項內容,敞開政商交往的“正門”,堵塞徇私舞弊的“后門”,讓政商交往行為有法可依、有制可循。扎實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25項,政府性基金11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12項,全面促進市場公平。市公安局創新推行“135”安商護企活動,建立“一企一檔一警隊”,廣泛開展“三問三查三清零”,實行“五部五長五到位”聯動機制,打好護企穩企“組合拳”。工商聯組織部分民營企業負責人開展警示教育活動,引導民營企業遵紀守法搞經營,守住底線謀發展。市委市政府建立生態環境保護和大氣污染防治月調度工作會議制度,深刻汲取典型案例教訓,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嚴格依法依規取水用水,深入推進入河排污口檢查監測溯源整治,督導相關行業和企業完善環保設施,全面引導企業合規合法經營。
通過兩年的實踐探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工作在韓城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動能”,為推動骨干民營企業轉型升級跑出了“加速度”。今后,全市上下將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為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助力韓城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