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陜投集團”)作為陜西省首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以電力產業為起點,歷經三十余年深耕,在 “十四五” 新發展坐標下,逐步構建起 “能源化工筑基、金融投資賦能、新興產業破局” 的立體發展格局。這家承載著服務陜西經濟使命的省屬國企,正以 “引導投資、調整結構、推動發展” 為筆,在傳統能源升級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的畫卷上,寫下濃墨重彩的國企擔當。
?
1984年10月19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了新華社播發的關于發現神府煤礦的消息
為國家找礦,為國家新一輪再找礦
煤炭在現代工業體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 “糧食” 地位。
歷史的指針撥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陜投集團旗下陜煤地質的一把地質錘叩開了神府煤田的大門。這座億噸級特大型煤田的發現,不僅改寫了中國已探明煤炭資源的區域布局,更以優質動力煤的穩定供應,為改革開放初期東部工業崛起注入了 “陜西能量”。此后,陜煤地質累計探明的一座座大型煤田,與周邊礦區共同筑牢了國家煤炭工業戰略西移的資源根基,也讓 “陜西煤” 成為全國能源版圖上的重要標識。
2021年起,為加強戰略性礦產資源規劃管控,提升儲備安全保障能力,我國啟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這支歷經歲月淬煉的勘探隊伍再次挺進資源勘探主戰場。
全球第一桶地下原位熱解煤焦油
在陜北毛烏素沙漠邊緣,陜煤地質成功提取全球第一桶原位熱解焦油,千米地下的 “富油煤” 就此變身 “煤焦油+蘭炭”,為低階煤清潔利用開辟新路徑。
在高寒的西藏錯那市,陜煤地質的勘探井穿透凍土層,打出西藏首例地熱集中供暖項目,群眾徹底告別燒柴火、牛糞取暖的歷史,暖流順著管道涌入高原人家,覆蓋 33 萬平方米的區域。
在陜南山區,陜煤地質的地質錘再次叩響大地,打成全省首口海相頁巖氣參數井和水平井,鎮巴區塊單井日產量最高達 4.1 萬方,為區域能源結構優化埋下關鍵伏筆。
時光流轉,資源保障的使命始終在肩。這些深耕地心的探索,不僅是對資源稟賦的深度挖掘,更是對國家戰略需求的主動回應。數十年來,陜煤地質一直以 “找礦突破” 為支點,撬動資源保障能力的全面躍升。
科技人員正在進行半導體生產
航空航天半導體…… 他們向未來做投資
如果說能源板塊是陜投集團的根基,那么新興產業投資則是其面向未來的翅膀。
陜投集團以產融貫通為紐帶,推動發展生態向 “能源化工穩固、金融優勢凸顯、新興產業優化” 的立體形態升級。
這種升級,在陜投新興立芯光電的研發車間里具象為突破 —— 自 2016 年被陜投新興投資控股以來,這家聚焦高功率半導體激光芯片的企業,不斷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核心器件自主可控,其產品廣泛應用于工業制造、醫療美容、激光雷達等領域,為下游產業輸送 “中國芯” 光源,帶動產業鏈協同創新。
西安寰宇衛星飛行控制中心
這種升級,在西安航天基地的測控大廳里,轉化為精準 —— 作為國內首家國有全資商業航天測控企業,西安寰宇衛星自 2021 年 10 月首次執行氣象衛星測控任務以來,已累計有償服務 381 顆(發)航天器,常態化管理 210 顆衛星,測控服務成功率始終保持 99% 以上的行業領先水平。
這種升級,在西安航天基地的航空產業園里,升華為守護 —— 旗下陜航集團已在航空發動機制造、支線客機研制、通用機場管理、直升機運營等十余個領域落子布局,構建起較為完整的航空產業鏈。如今,其著力打造的直升機全生命周期服務保障體系,成為西北地區最強的航空救援力量,被網友一次次頂上熱搜。
直升機在執行急救任務
數據講述投資質效,他們講述投資初衷
這些科技突破的背后,是無數奮斗者對 “服務價值” 的深刻詮釋。
陜投新興副總經理、立芯光電董事長李波介紹新研制的激光模塊時說:“當它應用在醫療設備上,人們做檢查的設備成本和運維費用都會降低,檢查費自然會更便宜。”
西安寰宇衛星綜合辦公室主任劉青原指著屏幕上跳動的衛星信號說:“汽車導航準一點、衛星電話通得暢一點、遙感數據更清晰一點,背后都是我們測控團隊把每一顆衛星守護得更穩?!?/p>
陜西秦漢通用航空航空醫療救護總監宋品輝則記得,每一次用直升機轉運受困群眾時,“多爭取的每一分鐘,都是對生命的鄭重承諾”。
?
陜投旗下陜航集團的大秦無人機
今年上半年,陜投集團實現營業收入 195.94 億元,利潤總額 42.12 億元,營業收入利潤率 21.55%,凈資產收益率 7.42%,國有資本回報率 6.48%;完成工業總產值 161.16 億元,同比增長 6.6%。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22.27 億元,同比增加 153.18%,投資占比提升至 30.18%。
這些躍動的數字,既是發展質效的提升,也是國企踐行 “投資未來” 的生動注腳,是在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更是為陜西人民投資未來。
起點新聞記者 劉望
審核 魏詮 李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