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7月7日,陜西省啟動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萬千氣象看陜西”主題采訪活動,組織中央駐陜媒體和省市媒體,聚焦各地在提振消費、科技創新、擴大開放、改善民生、生態建設等領域的創新實踐和經驗啟示,以實地走訪、深度調研等形式,探尋新時代陜西發展的內生動力,解碼高質量發展的活力。即日起,起點新聞·西部網推出“萬千氣象看陜西”系列報道,以融合報道方式全面展示“十四五”時期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的顯著成就。
一粒種子的“科技之旅”能走多遠?答案藏在顯微鏡下的基因片段里,藏在智能控溫的試驗田中,更藏在陜西人最熟悉的油潑辣子和臊子面里!7月9日,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萬千氣象看陜西”主題采訪活動來到了寶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探尋科技為傳統農業賦能的創新實踐。
2023年,寶雞市投資200萬元建成陜西領先的生物育種實驗室。在這里,分子標記、基因編輯等“黑科技”讓育種效率提升3-4倍,番茄抗病毒、甘薯脫毒等難題迎刃而解。走進試驗田,“寶椒29號”正智能調節生長節奏,油菜小孢子在精密調控中孕育新生。 ?
多年來,22個新優品種在寶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誕生——抗病高產的“秦育”系列小麥、甜糯可口的寶玉玉米、專配油潑辣子的“寶椒”……從實驗室的試管到廣袤的農田,從沉甸甸的豐收碩果到百姓餐桌的佳肴,這些“科技種子”正讓陜西飯碗端得更穩,讓三秦美味香飄四方! ?
科研人員在實驗室進行育種實驗
寶雞市農科院玉米研究室農藝師在查看實驗樣本
實驗室里的作物樣本
寶雞市農科院試驗田
大棚里種植的“寶番2號”番茄
試驗田里結出碩果
?小麥研究所農藝師在查看收獲的小麥
育種后的優質小麥
農戶在豐收后的喜悅溢于言表
煮熟的“秦薯5號”
采摘下的“寶番2號”
起點新聞記者 張思睿 陳嘉欣
審核 康樂群 李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