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是解決問題、謀劃工作、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毛澤東同志曾明確指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绷暯娇倳涍M一步強調:“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边M一步賦予調查研究以時代意義。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發出新時代大力加強調查研究工作的動員令。特別對政研工作者來說,調查研究作為開展政研工作的最重要方式,是全面把握企業改革發展、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實際情況的前提基礎,是服務企業中心工作、領導決策和指導基層實戰的有效途徑,必須用好用實調查研究這個黨的傳家寶,提高調研工作質量,站在更高的維度總結成功經驗、明晰問題癥結、勾勒發展輪廓、導引前進方向,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一、夯實基礎,提高調研人員整體素質
隨著企業的持續發展,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多,職工思想的多樣性越來越強,調查研究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面對和處理各領域各方面的難題,這對調研人員的能力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迫切需要調研人員夯實基礎、不斷學習,錘煉內功、提升素質。
(一)以高素質實現高水平研究。一是懂政策。調研人員需要有較強的理論造詣,要善于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問題、了解問題、解決問題。只有熟悉黨的新思想、企業的新政策,才能確保調查研究的方向性、準確性、時效性,才能保證所提對策措施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懂寫作。調研報告以及后續的研究課題,都有其固定的寫作手法,需要對此有一定了解。調研報告要特別注意實效性和有用性,不能為了寫報告而寫報告,杜絕復制粘貼、胡拼亂湊,避免把調研對象提供的文字材料簡單加工使用。三是懂研究。要善于通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發展的趨勢和運行規律。衡量調研工作貢獻的大小不只是看寫了多少文章,更要看研究成果的質量,能否應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實際問題,為領導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二)以高境界打造高標準調研。一是樹立求真精神。唯實求真是調查研究的本質屬性。搞好調研,既需保持客觀冷靜的頭腦,不被世俗流行和主觀臆斷所蔽;也需注重吸收不同意見、不同觀點,要對似是而非的東西求證核實,這樣才能真正弄清實事、明白真相、找到本質。二是樹立創新精神。思想保守、墨守成規就不能提出有見地、有創新的意見建議。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用包容的胸懷去發掘基層的新創造新做法新經驗,用發展的眼光去研究深層次共性問題,提出自己獨到的看法、創新性的舉措,力求“見人之未見,發人之未發”。三是樹立吃苦精神。調研工作是對一個人意志品質的考驗,必須靜得下、沉得住氣,用硬功、下死勁。尤其是寫出一篇高質量的調研報告,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熬更守夜、冥思苦想,沒有奉獻精神、吃苦精神是搞不好的。
(三)以高付出換回高質量成果。一是深入中心。調研工作就必須要圍繞企業的中心任務來開展,而不是圍繞“調研”搞調研,寫幾篇無關痛癢的報告敷衍了事,必須在領導關心、職工關注的重大問題上開展研究、解決問題、拿出成果,體現價值;二是深入職工。調查研究質量如何,形成的意見正確與否,最終都要由職工的實踐來檢驗。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廣泛深入基層聽取干部職工的意見,總結經驗、吸取智慧,達到聽實話、察實情、獲真知、收實效目的。三是深入實踐。只有設身處地、深入現場,才能有更多的感性、理性、悟性和靈性,才能有更多的想法和辦法。搞調研,不能只為寫文章,必須立足解決實際問題,提出新的思想、理念、方案,并帶頭宣傳、帶頭踐行所提出的思想和主張,通過實踐來檢驗其可行性。
二、周密部署,推動調研工作走深走實
調研工作要緊緊抓住“深”和“實”發力,真正沉下心來、撲下身子,提前策劃、選優方法、慎密思考,做到“心中有數”目的明、“胸中有術”察實情、“腦中有書”取真經。要堅持實事求是,明確主攻方向,提前列出調查清單,將主要精力聚焦在問題上,少做指示、多提思路,少聽成績、多解難題,真正把情況摸清、問題查實、癥結找準,這樣才能為接下來的科學施策提供依據,才能為政策制定提供參考。
(一)提前策劃,做到“心中有數”目的明。調研不能拍腦門,不能心血來潮說走就走,決不能讓調研成了“被調研”。只有把計劃謀在前,弄清為什么調研、怎樣調研,調研才能有的放矢、有序推進。因此,調研前要科學制定方案,明確調研的目的任務、重點內容、調研地點、調研對象、方法步驟,讓調研對象明白干什么,提前做好相應準備,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想要的東西。調研前和調研過程中也可以提前列出調研報告提綱,以便于更有效地收集有用的信息資料。
(二)選優方法,做到“胸中有術”察實情。提高調研的效率需要選擇正確的調研方法。常用的調研方法有座談調查、走訪調查、問卷調查、統計調查等。隨著現代信息化的發展,出現了網絡調查等新方法,其優點是能夠全面、可靠、快捷地獲取信息數據,使調查研究內容更具支撐性和說服力。在具體調研中,應根據調研目的、內容、對象等實情,擇優、綜合選擇合適的調查方法,多層次、多渠道開展調研,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深化對相關問題的研究討論,以提高調研質效。
(三)慎密思考,做到“腦中有書”取真經。調查研究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深入思考問題的過程。要將思考貫穿于調研課題選擇、方案制定、實地走訪、論證分析、報告撰寫等全過程,利用所學的科學方法,不斷把零散的、感性的、粗淺的認識系統化、理論化、深刻化。要對未解決、沒弄懂、新發現的問題進行反復調研和思考,力求找準事物的關聯點、問題的突破點、矛盾的化解點,對癥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辦法。要堅持源于實踐和歸于實踐,及時將研究思考的成果向干部職工請教,確保經得起實踐檢驗。
三、打造精品,確保調研成果取得實效
調研的成功與否最終要靠調研成果來反映和體現,因此必須要下大力氣分析、研究、撰寫,做優做精調研成果。在此基礎上,要將調研成果轉化為實踐成果,這樣調研工作才有意義、才能體現出價值。要通過多種手段對調研成果進行宣傳推廣轉化,推動實現“遍地開花”和“四處結果”。
(一)研究要透徹。調查獲取的素材,不能簡單堆砌、直接使用,要深入“研究”。所謂“研究”,就是要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綜合,加以系統化、條理化,透過紛繁復雜的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找出內在規律,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形成正確的意見和建議。研究必須從大局著手,瞄準現實中的突出問題,堅持“小中見大”“點面結合”,精研、深思、細悟,揭示規律、把握本質,提出有質量、有見地、有價值的對策和建議。要把調查與研究結合起來,對調查中掌握的材料和現象進行深刻分析。要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組織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的人參加討論,營造各持己見的風氣,集中集體智慧,最終形成接地氣、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要注意更新手段,學會運用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系統論等相關知識,采取規劃與優選方法、預測與評價方法、計算機仿真方法等,進行系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為研究提供全面、翔實、可靠的信息和數據,從而使得出的研究結論更加符合實際。
(二)報告要寫好。在調查研究工作中,寫好調研報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調研報告撰寫的如何,直接關系到調研成果質量的高低和社會作用的大小,也會影響到后續政研工作的方向和安排部署的科學性。作為調查研究的成果,調研報告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所形成的結果必須是真實的而不是虛假的,是準確的而不是含糊的,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不然再華麗的數據,再動人的語言也只能是空中樓閣,甚至會對領導決策造成難以挽回的負面影響。調研報告應明確“解決什么、怎么解決”,要緊扣主題,牽住“牛鼻子”,選擇使主題集中、鮮明、突出的材料,與主題無關的材料堅決舍棄,決不可因偏愛而損害了主題,更不可憑現成的資料照搬照抄。調研報告的表意要直接,一針見血、直抒來意,充分表明寫稿者的立場觀點;語言要簡實,惜字如金,不說廢話,用最少的文字準確表達,盡量平實達意。一篇調研佳作不可能一筆而成,總是在認真推敲、精心打磨、反復修改之后,才會字字珠璣、鏗鏘有力。
(三)成果要轉化。一切研究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運用。調研成果的推廣、轉化是整個調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調研成果體現價值的重要階段。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關鍵是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看調研成果的運用,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調查研究是科學決策的前提和基礎,目的就是要解決問題、推進工作。調研的成果要及時轉化,要變成推動工作的具體措施。調查研究是為了回答并解決現實問題,所以必須講究時間效果,堅決克服為調研而調研、把“白紙變成廢紙”就算完成任務的現象發生。要及時運用多種渠道和形式轉化調研成果,通過吸收進領導講話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形成政策性文件指導開展工作。抓住了時機,調研成果就可以發揮重大作用,產生巨大的政治效益或經濟效益。如果延誤了時間,錯過了時機,就可能成為“馬后炮”,其作用就成為一紙空文而失去應有作用。
用好用實調查研究這個黨的傳家寶,必須夯實基礎、周密部署、打造精品,善于運用黨的創新理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探索新規律,撲下身子干實事、謀實招、求實效。號角已吹響,擊鼓又催征。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政研工作者必須走在前、做表率,使調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決策需要緊密結合起來,以高質量調研成果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鐵黨建政研會供稿,作者單位: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