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黑河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著力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體系,依托學校、企業、社區、鄉村、軍警營和文博展館等場所建立了文化展陳類、教書育人類、和美家園類、雙擁共建類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培訓)基地市級22個、縣級40個,深入開展教育實踐(培訓)活動,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四個與共”共同體理念,不斷增強“五個認同”思想,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加有形有感有效。
發揮文化展陳類教育實踐基地優勢,講好民族團結進步故事。依托文博展館、紅色遺址等場所建立了璦琿歷史陳列館等8個“文化展陳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采取文藝演出、文物展陳、文化闡釋、實踐活動等形式,不斷強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內涵建設,組織開展“走進璦琿非遺感受傳統魅力”“講璦琿故事傳紅色基因筑新時代夢想”“從延安到北安專題展”“傳歷史記憶展黑土風采”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390余次,各族群眾3.5萬人參與其中,進一步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民族團結好聲音、講好民族團結好故事,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
發揮教書育人類教育實踐基地優勢,促進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依托各級各類學校建立黨校、黑河學院、黑河市實驗小學等4個“教書育人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研究)實踐基地,在全市中小學實施“小石榴籽”鑄魂工程,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通過特色思政課、主題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體驗等多維一體方式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編寫《北方少數民族風俗——“快樂的節日”》校本教材,開展“做石榴籽鑄民族魂”等宣講活動,組建300支“假日小隊”志愿服務隊,讓各族青少年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深刻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黑河市實驗小學2023年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在市委黨校建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培訓基地,建立師資隊伍,儲備系列專題課程,建設主題教學廣場,開展現場教學。與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黑河學院合作,建立研究實踐基地,開展學生研學、校地合作,召開學術交流會議2次,校地形成理論文章16篇,共建交流活動20余次,推動各族青少年跨區域交流,讓各族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發揮和美家園類教育實踐基地優勢,推動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依托街道、社區、企業、鄉村建立北安市東北亞社區、愛輝區新生鄂倫春族鄉等7個“和美家園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組織開展“文化傳情愛在邊城”主題學文化送溫暖促團結系列活動、“七彩微心愿”文明實踐等活動,利用“統戰之家”“紅石榴之家”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體、宣講、培訓等主題活動,成立“紅石榴”志愿者服務隊伍34支,為群眾辦實事好事2440余件次,幫扶群眾10366人次,打通服務各族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各民族“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互嵌式社區結構和社會環境。
發揮雙擁共建類教育實踐基地優勢,團結一心守好祖國“北大門”。確定黑河好八連連史館為“雙擁共建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統戰部門、退役軍人事務局、黑河好八連三方簽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共建協議”,圍繞“軍(警)民共建、強邊固防”主題開展青少年教育實踐活動,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連史館講解詞,在激發各族青少年保家衛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軍警營”活動,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部隊理論學習、思政課教育和部隊建設中,提升官兵指戰員維護民族團結進步的使命。圍繞“軍民共建擔使命團結奮斗守邊防”主題,利用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八一建軍節等節日常態化開展共建活動,激發各族群眾保家衛國的責任感使命感,團結一心守好祖國“北大門”,共同建設邊疆、振興邊疆,維護邊疆和諧穩定。(通訊員:胡永利)
(黑龍江省政研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