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網絡作為青年學生了解信息、學習知識、溝通表達的重要途徑,也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他們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不斷加強網絡思政教育工作,構建“四云一中心”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充分利用校園各級新媒體平臺,整合軟件、硬件資源,拓展工作路徑,將優秀思政課程、校園文化呈現在“云端”,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顯著。
一、創新思政工作格局,建強隊伍協同發力
堅持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各部門上下聯動、教師員工共同參與,構建以“云平臺、云課程、云文化、云技術”和全媒體中心為一體的“四云一中心”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全媒體中心為網絡思政主陣地,宣傳(統戰)部牽頭,馬克思主義學院、學工部、團委、網紅產業學院、信息技術中心、二級學院等協同發力,依托智慧校園網絡建設,將優秀思政課程、校園文化呈現在“云端”,部門之間資源共享、溝通協調,形成工作合力,不斷提升網絡思政工作的育人效果。
下發《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全媒體中心管理辦法》《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員管理辦法》等制度,制定工作方案,培育素質品德高、業務技術強、善于用網絡語言與學生溝通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員、評論員、技術員隊伍,組建“輔導員+學生”思政宣傳團隊9支。建立網絡文化創作激勵機制,制定詳細的網絡文化成果量化標準,將優秀網絡文化成果納入教師職務職稱晉升和輔導員考核指標。加強團隊工作過程管理,鼓勵團隊合作完成優秀作品,將作品質量作為業績考核標準。注重提升隊伍政治理論素質和業務能力,定期開展政治理論、新媒體前沿技術、新聞寫作技巧、圖片拍攝技巧、輿情處置與引導等專題培訓。
二、矩陣發展同頻共振,搭建網絡“云平臺”
以“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校園網為基礎,全面進駐微信、抖音、極光新聞等平臺,相關部門、各二級學院建設二級網站、微信號等平臺,嚴格履行審核、發布流程,各層面發揮引導學生作用。2018年,學院成立全媒體中心,建成新媒體工作室,配備辦公、視頻編輯、影音攝錄及存儲等設備。作為校級新聞中心和宣傳思想工作的指揮中心,全媒體中心負責統籌策劃、整合資源、統一管理,合理設置專欄,圍繞理論學習、重大活動等在重要時間節點,策劃撰寫新聞稿件、制作原創視頻、圖文等宣傳作品,同時對二級平臺信息實時監督。
校級平臺突出權威性和時效性,強調思想價值引領,優化網絡文化內容供給,提升學院社會影響力;二級平臺則注重多樣性和趣味性,二級學院結合專業特點打造特色欄目,準確把握大學生成長發展的關注點和實際需求,提高網絡思政的文化承載力,形成多元融合的網絡思政育人矩陣,成為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
三、推進數字化教學改革,講好思政“云課程”
建設智慧教室,實施小班化互動式教學,校企研共建智能教育平臺,打造精品慕課、SPOC、微課、視頻動畫等數字化學習資源。編寫新形態、數字化和融媒體教材,建設職教本科專業教學資源庫,開展本科專業學分銀行建設。建設“數字制造技術教學工場”等高水平虛擬仿真實驗(訓)基地,開發虛擬仿真系統和沉浸式互動實驗實訓系統,打造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訓)教學示范中心。實施網絡多媒體交互式等數字化教學模式。開展線上教學比賽,將課程思政建設要求納入各項教育教學比賽評分標準中,依托學院建設的教育部首批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推動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改革,以及面向新技術的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應用。
以“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庫”項目建設為抓手,組建由校內外德育專家、黨政干部、思政課教師、先進工作者、優秀輔導員所組成的網絡思政課程資源開發團隊和網絡宣傳團隊,及時總結疫情防控期間線上課程的經驗優勢,運用網絡平臺講好思政“云課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打造生動網絡育人場景,開展大力推進場景式、體驗式教學模式,增強課程中思政點的生動性和吸引力,以“互聯網+”模式打造思政“金課”,其中《概論課》學習通平臺累計選課人數2.3萬余人,選課學校28所,累計互動近5萬次。深度挖掘建設發展及抗擊疫情中涌現的典型事跡,“初心不移、抗擊疫情”“守望相助、你我同行”等教學案例,有機融入網絡思政教學,錄制涵蓋最新時政要點、個人健康知識等多方面的“開學第一課”視頻,組織全體學生網絡在線學習。
四、豐富網絡思政內容,傳播原創“云文化”
學院注重網絡思政內容建設,圍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學習黨史精神,力求以更加貼近學生的視角、更加自然流暢的語言、更加生動活潑的形式,把要講的知識、道理、價值觀用“接地氣”的方式呈現出來,與學生產生心靈共鳴。2022年,校級媒體平臺發布宣傳報道200余篇,二級平臺發布信息700余篇。除常規欄目外,在校園網、微信公眾號增設專欄,及時跟進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報道學習貫徹落實的最新動態;增設“能力作風建設年”專欄,緊密圍繞加強和改進能力作風建設開展宣傳。
近三年,校級新媒體平臺累計發表作品千余篇,影響力不斷增強。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關注人數超過4.1萬人,抖音平臺粉絲數每年增漲率超過100%?!皩W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們的節日”“哈職網紅”“開學第一課”“哈職紅志愿服務”等系列報道有的緊密圍繞理論學習,有的突出浪漫唯美、有的節奏輕松明快、有的注重貼近生活。“哈職建設成果巡禮”系列宣傳,從教學管理、師資建設、學生管理、國際交流、校企合作、社會服務等11個方面,全方位展示哈職建校20年來在職業教育領域取得的各項成績?!拔㈦娪按筚悺薄拔⒄魑摹薄皠撘舛桃曨l大賽”等網絡交互性較強的參與類活動,更是以線上+線下的交叉方式,一時間成為師生討論交流的熱點話題,隨處可見同學們用手中的鏡頭記錄校園生活,學生參與熱情空前高漲。學院網絡思政教育內容也與疫情防控、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策劃推出“陽光體育運動”“抗擊疫情主題微課”“哈職戰疫”系列報道等,講述師生的戰“疫”典型事跡,為全面打贏校園防疫阻擊戰筑牢思想基礎。
五、升級建設智慧校園,應用網絡“云技術”
不斷推進智慧校園網建設,現已實現覆蓋4個校區、出口帶寬6GB、主干光纜冗余、萬兆雙核心、千兆到桌面的有線網絡;建成支持WIFI6技術、校園全覆蓋的無線網絡;為校內外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全面互聯、互通、互動,為跨學科、跨學校、跨地域的教育教學應用提供高速、泛在的基礎網絡環境。建設具有36個微模塊、節省50%占地空間、綠色節能30%、實時監控、動態調配能源的IDC機房。通過數據分析、動態調配,使能效達到最優,有效支撐學院信息化建設高質量發展,為省內職業類院校在IDC機房建設上樹立標桿。
2022年,云計算平臺共運行教學管理、診斷改革、學生管理、大數據治理中心等應用60余個,數據量達到5530萬條,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整理、挖掘,推動信息化+升級傳統專業、信息化+學生管理、信息化+教學治理,為網絡思政教育教學可持續發展提供驅動力。
(黑龍江省政研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