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路線是指黨在一定歷史時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準則和總的方針政策。黨的路線正確與否,對黨的事業的成敗具有決定性影響。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非常注重路線建設,確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和群眾路線這四條根本性路線,形成了相互聯系、邏輯嚴密、內在統一的路線體系。在黨的路線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在百余年奮斗歷程中不斷把革命、建設、改革事業推向前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的提出,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進一步明確了奮斗目標和前進方向。開啟新征程,要完成黨的二十大確定的奮斗目標和中心任務,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把握歷史主動,以黨的科學路線引領新的趕考之路,鑄就新的更大輝煌。
牢牢堅持黨的政治路線不動搖
黨的政治路線是指黨在實現歷史使命過程中,根據不同歷史階段社會政治經濟情況和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提出的黨在不同時期的總路線和總政策。黨的政治路線是根據黨的綱領來制定的,既著眼于為實現黨的最高綱領而奮斗,同時又為黨在特定歷史階段的基本綱領服務。黨的政治路線是黨的性質宗旨及綱領的集中體現,為黨領導的全部工作確定目標、航道和方向。黨的正確政治路線反映人民的愿望、代表人民的利益,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具體體現。在黨的整個事業中,黨的政治路線關系全局、指導全局、決定全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治路線是黨全部活動的生命線,黨的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確立和堅持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币虼耍h的政治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它決定著黨的前途命運,也決定著黨的事業的興衰成敗。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作為體現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責任擔當的政治路線,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了正確的政治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確立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戰勝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毙聲r代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驗總結,是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必然選擇,更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抉擇。
踏上新的趕考之路,我們必須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必須著力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必須主動識變應變求變,主動防范化解風險,緊緊抓住“國之大者”,自覺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政治路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統一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全面貫徹實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切實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堅決貫徹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
黨的思想路線是黨正確認識世界所遵循的方向和道路,也是制定和執行各個歷史時期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以及具體工作路線的認識和思想基礎。黨的思想路線是指導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的理論原則和思想原則,是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觀點和根本方法。黨的思想路線問題,從本質來看就是用何種世界觀及方法論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問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確立思想路線奠定了理論基礎。根據這樣的世界觀、方法論,我們黨在實踐中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也為黨制定和執行科學的政策方針奠定了思想基礎。
堅持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只有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科學思想路線,黨才能制定和貫徹正確的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引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不斷走向勝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薄蛾P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明確要求,“全黨必須把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貫穿于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全過程,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既反對各種否定馬克思主義的錯誤傾向,又破除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理解。堅持從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出發,不斷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踏上新的趕考之路,我們必須著眼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征新要求,積極適應黨所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和自身狀況的新變化,堅持把黨的思想路線貫徹于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全過程,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精神貫穿到改革發展的各項工作中,堅持守正創新,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解決前進中各種問題,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著力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
黨的組織路線是黨根據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制定的關于組織建設及組織工作的根本原則和方針。黨的六大時,中國共產黨就提出了“組織路線”這個概念,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提出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并深入而全面地闡述了其科學內涵。黨的組織路線是由黨的政治路線決定并為政治路線服務的,是確保黨的政治路線能夠得到貫徹和實現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正確政治路線決定正確組織路線,正確組織路線服務保證正確政治路線。”同時,黨的組織路線也為做好組織工作和加強組織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確保黨不斷提升組織力,為更好領導黨的事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黨的百年歷史表明,什么時候堅持正確組織路線,黨的組織就蓬勃發展,黨的事業就順利推進;什么時候組織路線發生偏差,黨的組織就遭到破壞,黨的事業就遭受挫折。
黨的組織路線是指導組織建設的根本方針和準則。只有緊緊圍繞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全面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才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凝聚磅礴的組織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實踐表明,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為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提供了科學遵循,為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證。黨的二十大修訂黨章時,將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寫入黨章,為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提供了根本制度依據。
踏上新的趕考之路,我們必須準確把握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增強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的自覺性堅定性,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相統一。當前,必須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為根本原則,以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為重點,以建設政治過硬、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干部隊伍為關鍵,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為支撐,切實把黨的組織優勢鞏固好、發展好、發揮好,使黨始終做到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堅定不移走好黨的群眾路線
黨的群眾路線是黨處理自己和群眾關系問題的根本態度和領導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在黨與群眾關系問題上的集中體現。黨的八大黨章第一次正式寫入了“群眾路線”的概念,要求“必須不斷地發揚黨的工作中的群眾路線的傳統”,強調采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將黨的群眾路線凝練概括為“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此后,又增加了“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從而形成了關于群眾路線的完整表述。
人民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堅定不移走群眾路線,才能成功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黨的群眾路線是實現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的重要保證。黨只有始終踐行群眾路線,確保始終是人民群眾利益的代表者,才能汲取人民群眾智慧制定正確的政治路線,并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實現黨的政治路線。堅持黨的思想路線也離不開群眾路線,因為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就是最大的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一切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同樣,制定并貫徹落實黨的組織路線也必須堅持走群眾路線。
踏上新的趕考之路,我們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站穩人民立場,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過程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切實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尊重人民的首創精神,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激發人民投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積極性。
總之,在黨領導的偉大事業中,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及群眾路線是相互聯系、相互融通的辯證統一關系。踏上新的趕考之路,我們必須把黨的路線體系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推進,在科學路線指引下推動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作者系中山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執行院長、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