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由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鼓”)深度參與研發和建設的“能儲一號”全球首座300兆瓦壓氣儲能示范工程全容量并網發電成功,70萬立方米儲氣庫全部投運,標志著中國壓氣儲能技術率先進入300兆瓦級工程化新時代。為我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恢宏畫卷再添一抹亮色,為系統解決大規模新能源波動性、間歇性、隨機性這一世界性難題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作為分布式能源領域的先行軍,陜鼓正以創新為筆,繪制新質生產力發展新圖景。
1 堅持科技創新 賦能新質生產力
隨著我國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裝機規模不斷增加,需要儲能充當“綠電管家”的角色,平衡電網供需。
壓縮空氣儲能是一項新型蓄電技術,因其建設周期短、大功率、長時間、高安全、長壽命等優勢而成為能源行業追逐的熱點,是目前除抽水蓄能之外最為成熟的物理儲能技術之一,堪稱“超級綠色充電寶”。簡單來說,就是利用電網負荷低谷時的剩余電力壓縮空氣,將其儲藏在高壓密封設施內,在用電高峰釋放出來發電。
近年來,我國壓氣儲能產業化進程明顯提速,相關技術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跟跑到領跑的發展轉變,國內1.5MW、10MW、60MW級壓氣儲能項目陸續投運?!澳軆σ惶枴眴螜C功率一舉躍升至300MW,看似簡單的數字升級,背后卻是“從0到1”的重大突破。該項目創造了單機功率、儲能規模和轉換效率“三項世界紀錄”以及6個行業示范、數十項國際首創,填補了多項國際空白。
作為“能儲一號”核心機組系統方案商,陜鼓憑借深厚的技術積淀和卓越的創新能力,緊跟市場需求步伐,將世界一流的儲能技術與獲得中國工業大獎的能源互聯島技術結合,創新研發EISS4.0能源互聯島系統方案,已覆蓋10MW—400MW不同工藝和規模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并攜手合作伙伴,共同向著600MW級壓氣儲能系統的更高目標邁進。
而在壓縮空氣儲能系統中,壓縮機扮演著重要角色。值得一提的是,陜鼓軸流壓縮機在全球市場的銷量累計已達2600余臺(套),居全球第一,也是中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目前,陜鼓創新研制了全球最大、技術最先進的AV140軸流壓縮機組,創全球工業壓縮機領域全新高度。陜鼓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的一員,正是得益于其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堅定的創新驅動精神以及勇于擔當的使命感。
時刻關注用戶需求變化,持續在模式創新、業態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上精耕細作,讓陜鼓在高質量發展中,成為方案綠色智慧,服務價值更高,關鍵核心技術過硬的服務型制造轉型先鋒。
2 聚力新型能源體系建設 釋放綠色低碳源動力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
在陜鼓臨潼制造園區總裝車間內,工人們正忙著吊裝和組裝大型裝備,巨大的轉子像“躺著”的鋼鐵“麥穗”,閃耀著高端制造的光芒;干凈、明亮、整潔的車間里,一臺臺為新型能源體系提供綠色低碳源動力的裝備,將從這里誕生,發往世界各地。
走出總裝車間,眼前整個陜鼓臨潼制造園區更像一個裝備制造與自然生態完美結合的森林公園,草坪里的地源熱泵井分水器,提醒著初次到訪的人,綠色方案在這里“循環”出了新質生產力。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國家級綠色工廠等榮譽正是對陜鼓綠色低碳實踐的有力例證。
“能源互聯島”是陜鼓在智慧、綠色轉型中的實踐,已獲得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為分布式能源領域唯一。這個項目是全球透平行業萬元產值耗能最低、排放最少的智能制造基地的創新利器。目前,陜鼓臨潼制造園區萬元產值能耗僅為3.71千克標準煤。實現了土地集約、運營集約、功能集約、設備集約。
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科技創新是關鍵。在陜鼓5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以綠色為底的技術創新實踐一直都是內核與內驅。
“近年來,我們聚焦分布式能源戰略,在深化服務型制造轉型賽道中,形成了為全球各領域客戶提供以分布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為圓心,集設備、EPC、服務、運營、無風險產業增值鏈、智能化、金融七大增值服務于一體的‘1+7’智慧綠色系統解決方案和系統服務的核心優勢,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标児募瘓F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宏安說。
陜鼓集團通過持續創新,為鋼鐵行業高爐能量回收技術帶來革命性變革,如今已成為幫助鋼鐵企業節能減排,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模式。高爐煤氣余壓回收透平發電裝置(“TRT”裝置),就是陜鼓集團能源基因中核心主導產品之一。
有創新突破,才能有發展的新動能。陜鼓堅持以綠色低碳系統方案助力我國新型分布式能源體系建設,培育新質生產力,產業的“含新量”、發展的“含綠量”、品牌的“含金量”不斷攀升。陜鼓擁有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6項,持續催生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成果:陜鼓創新的大乙烯三機、大空分機組、壓氣儲能、大合成氨三機、大型硝酸機組、大型PTA配套機組、風光直驅多能互補、順酐市場領域等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或先進水平;攻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核電關鍵裝備“立式干氣密封氦氣壓縮機研制”,為國家能源戰略安全與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陜鼓全新型“3H軸流+離心”復合式10萬Nm3/h等級空分裝置配套壓縮機組具有級數少、結構緊湊、可靠性高、整機運行效率優、體積和重量降低等顯著特點;首創的“余熱余壓能量回收同軸機組應用技術”入選國際能效合作伙伴關系組織(IPEEC)國際“雙十佳”最佳節能技術項目,并獲世界制造業創新產品金獎……面對國家“雙碳”目標和新能源市場需求,陜鼓研發的技術和產品持續賦能客戶降本、減碳、增盈,實現經濟效益與環保效益雙重提升。
多年來,陜鼓能量回收及輸出的總功率達25.04GW,每年可節約標煤約6210萬噸,每年減排二氧化碳約1.63億噸。
3 轉化產品方案 拓展海外新市場
陜鼓臨潼制造園區,一位國外客商正在考察大型硝酸四合一機組和近年來陜鼓創新形成的能源互聯島EISS4.0方案。讓外商很感興趣的硝酸四合一機組,是雙加壓法硝酸生產工藝的核心設備。集空氣壓縮機、NOx壓縮機和尾氣透平膨脹機及驅動設備于一體,是關系到硝酸裝置能否長期穩定、可靠運行,達產達標的關鍵設備。陜鼓的硝酸四合一機組,近10年來在國內硝酸市場占有率高達99%。
迭代升級的“三代TRT”綠色低碳成果,也在歐洲攢足了口碑。使用陜鼓第三代技術高精度TRT系統替換原有設備的一家歐洲企業,系統效率達到92%,比改造前增加發電量4320萬千瓦時/年,折合節約標準煤1.3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3.6萬噸/年。海外用戶稱贊其“滿足了現代電力設備質量和創新發展的最高要求?!?/p>
近年來,陜鼓從“賣產品”到“賣方案、賣服務”,從“生產型”制造企業到“服務型”企業轉型發展,緊抓共建“一帶一路”機遇,不斷拓展海外市場。在第七屆進博會上,陜鼓能源互聯島EISS4.0方案暨海上平臺天然氣壓縮機組全球首發;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展上,陜鼓分布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亮相;簽訂贊比亞首個現代化化工項目,為當地工業和農業發展提供新引擎;陜鼓能源互聯島全球運營中心內,大屏幕上的監測數據在不斷變化,這些數據來自國內外石油、化工、冶金、能源、電力等用戶,可以對累計8000余臺(套)設備信息進行實時的數字化管理。目前,陜鼓已經布局了28個海外公司和服務機構,產品和服務已經遠銷哈薩克斯坦、印尼、土耳其、印度、韓國、贊比亞、津巴布韋、波蘭等亞非歐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企業新的增長點。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陜鼓將持續聚焦分布式能源戰略,深化改革、深化轉型,圍繞“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要求,向世界一流智慧綠色能源強企不斷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