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光電子先導院創新打造“公共平臺+技術服務”運營模式,助推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圖為公司科研人員在光子器件工程創新平臺作業(資料照片)。
記者 張梅
陜西科技創新喜訊不斷——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李龍科研團隊的新成果將為物聯網、智能設備提供穩定可靠的能源供應,有望實現無人機邊飛邊充電;西安交通大學教授葉凱團隊繪制“全景地圖”反映腫瘤組織情況,為精準治療腫瘤提供依據……
這些“喜訊”是陜西科技創新體系持續深化、科技成果加快落地的生動寫照。
連日來,記者走訪多地發現,全省各地各部門積極探索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為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新動能。
政策“組合拳”
為成果轉化“清障”“護航”
這段時間,陜西科技大學教授牛育華帶領團隊開展煤基固廢資源化利用土壤改良劑和地膜研發與示范。作為煤基固廢資源化方面的科學家,她帶著自己的科研成果積極參與到秦創原煤化工產業創新聚集區建設中。
“我是‘三項改革’的最大受益者!”2月24日,牛育華說,在“三項改革”和秦創原各項政策的推動下,團隊成果不斷涌現,“蘋果面膜”、水果防凍劑等多項成果加快推廣。由于在農業科技創新推廣中作出突出貢獻,她被破格從四級教授晉升為三級教授。
陜西高校、科研機構眾多,長期以來,“不敢轉”“不想轉”“缺錢轉”是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的普遍難題,不少成果因“細繩子”束縛而“未激活”。為了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孵化、產業化,陜西不斷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充分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以政策“組合拳”為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清障”“護航”。
“三項改革”有效暢通了科技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渠道,推動存量成果和靜態資源轉變為現實生產力,有力促進了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為陜西集聚起豐富的創新資源和要素,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在“三項改革”支撐下,陜西加速延鏈補鏈強鏈,大量科技成果向企業轉化。截至2024年底,陜西將“三項改革”擴大到2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累計單列成果10.6萬項、轉移轉化3.6萬項,成立科技成果轉化企業2067家,630名科研人員憑借成果轉化貢獻晉升職稱。
共性技術研發平臺
讓創新和產業充分對接
2月21日,在西安唐晶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無塵車間,身著無塵衣的技術人員小心翼翼地用吸筆將襯底放入檢測儀器內。
2018年3月,唐晶量子入駐陜西光電子先導院,僅用5個月便完成了外延片的出樣。如今,唐晶量子已是國內知名的大尺寸外延片供應商,填補了國內光電芯片領域空白?;仡檮摌I歷程,唐晶量子董事長龔平說:“企業實現快速發展,離不開陜西光電子先導院這個共性技術平臺的支持。”
中科立德籌建紅外智能光電研發產業化基地項目,源杰半導體投資建設集光電通信半導體芯片和器件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生產基地……除了唐晶量子,多家光子技術企業投資建設的關鍵項目相繼在陜西光電子先導院的支持下落地。目前,陜西光子產業企業已超過300家,總產值超過300億元。
2021年3月,陜西根據產業領域發展特點和實際,提出圍繞優勢產業和重大前瞻技術領域搭建20個左右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幾年來,陜西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積極響應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應用技術需求,通過建設一批共性技術研發平臺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培育和發展提供了創新服務,一大批創新型企業與科創團隊拔節生長。
據了解,陜西已批復建設包括光子、先進稀有金屬材料、智能仿真系統、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高性能纖維材料等在內的30余個共性技術研發平臺,部分平臺還嵌入了中試平臺功能。
“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可助力企業攻關關鍵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有力提升產業競爭力,促進陜西優勢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省科技廳廳長姜建春說。
科學家攜手工程師
推動產業補鏈強鏈
西安交通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吳震團隊與陜西潤中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合作,成功開發出國內首臺高密度氫純化與儲氫裝置。
在吳震看來,這一成果從實驗室樣機到能源領域“首臺套”裝備的飛躍,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協同攻關的生動體現?!皼]有科學家和工程師攜手,我們的設備不可能這么快實現從實驗室到應用的跨越?!彼f。
“科學家+工程師”組合正成為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的“加速器”。高??蒲腥藛T與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緊密協作,破解了長期以來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低的難題,推動一批重大技術突破和產業化項目落地。
截至目前,全省已組建500支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圍繞重點產業鏈開展科研和成果轉化工作,多項研究成果填補國內空白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支持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建設,陜西省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省科技廳常年受理隊伍組建申請,并給予財政科技經費支持,經費實行“包干制”管理,由隊伍自主使用。此外,陜西還通過“揭榜掛帥”機制,圍繞重點產業鏈征集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項目需求,推動高校與企業精準對接。
2025年,陜西還將新組建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隊伍200支左右,為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貢獻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