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湘賓在生產一線工作(資料照片)。 受訪者供圖
擇一事終一生,執著專注;干一行鉆一行,精益求精。在陜西,以一技之長開辟事業舞臺,已成為廣大高技能人才人生出彩的重要途徑。
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技能人才的堅實支撐。近年來,陜西圍繞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持續發力,不斷健全政策激勵,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步入“快車道”。
截至2024年底,陜西技能人才達611.04萬人,高技能人才達182.87萬人,高技能領軍人才614人,全省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230個。
在當前技能強企的大背景下,聚焦高技能人才培養,陜西持續尋求順應時代需求的做法。近期,通過走訪生產、科研一線,與高技能人才對話,記者觀察到,成為一名高技能人才,離不開內外因的共同推動,更離不開各方的同向而行。
■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匠心
退休后的數控銑工劉湘賓仍不得閑。去年,他被原單位返聘,干的還是原來的工作。
劉湘賓所在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九院7107廠主要生產大國重器導航系統的關鍵零部件——陀螺儀。40年間,劉湘賓不斷超越,于2022年3月獲得“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稱號。
“要想成為高技能領軍人才,就要對自己狠一點,要比別人付出成百倍的努力,要有耐心,更要守得住匠心,把追求極致貫穿于每一個細節?!?月19日,劉湘賓說。
如何才能在職業技能的道路上成長成才?劉湘賓用“三碗苦水”來形容這個過程:“只要你能把別人冷嘲熱諷的冷水、辛勤付出的汗水、孤獨無助的淚水這‘三碗苦水’實實在在喝下去,就沒有干不成的事。”
從我省眾多高技能人才的成長經歷來看,“三碗苦水”并沒有夸張的成分。當然,從另一個層面來看,這也映照出職業技能人才的成長并非易事。無論是回顧他們的個人成長經歷,還是讓他們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匠心,都是必不可少的關鍵內因。在他們看來,過硬的技術靠的是長年累月的堅持與專注。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稱號獲得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西安航天發動機有限公司數控車工何小虎,主要從事液體火箭發動機噴注燃燒系統相關零部件的生產加工。他的這個職業被譽為液體火箭心臟的“鉆刻師”。
走上崗位最初的那幾年,何小虎每天都重復著看似枯燥的動作——把產品裝到數控機床上加工,加工完后再從數控機床上取下來測量,最后把產品清洗完放到規定位置。
隨著時間流逝,他的技術不斷提高?!拔业目醇冶绢I就是可以在非精密的環境中實現微米級的精度控制?!焙涡』⒏嬖V記者。
“國家正在向質量強國、制造強國邁進,對我們產業工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質量、高效率完成產品加工?!焙涡』⒄f,要想成為一名新時代高素質產業工人,就要將工匠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宋衛東是陜西化建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第三公司鉗工班組長。他花了近40年時間,一步步成長為“全國技術能手”。
宋衛東說:“這份事業是一步步干出來、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沒有捷徑可言?!?/p>
何小虎在測量火箭發動機燃燒室噴嘴的尺寸(資料照片)。 受訪者供圖
■ 搭建技能人才出彩平臺
沒有捷徑可言,并不代表沒有助力因素。事實上,在關鍵內因的基礎上,許多來自外界平臺的“托舉”,在高技能人才的成長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何小虎坦言,自己是在技能大賽上一路成長起來的。一次次的歷練,讓他的技能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一次大賽帶來的技能成長和修煉,相當于在工作崗位上兩三年的積累。無論是知識體系還是實際操作能力,通過大賽都能得到多角度全方位的提升?!焙涡』⒄f。
在陜西,這些來自生產、科研一線,擁有絕技絕活的高技能人才,很多都在技能大賽中獲得了成長。
“技能大賽是大家從臺后走向臺前展示技能的重要平臺,對技術人才的成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薄叭珖夹g能手”稱號獲得者、西安北方光電科技防務有限公司技術工人林琦認為,各方越來越重視技能大賽,年輕人可以在這個平臺獲得更多機會。
職業技能大賽不僅是技藝的較量,還是人才培養與技能發展的強大引擎。從事教學工作10余年,西安汽車職業大學老師李鵬偉深知“外面的世界”對教學的重要性。曾參加陜西省2024職業技能大賽的他告訴記者:“參加技能大賽,可以學到一些經驗。我們把經驗帶回學校、融會貫通到課堂中,能確保教學與市場不脫節,讓學生在就業市場上更有競爭力。”
省人社廳副廳長陳曉東表示,職業技能大賽為廣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藝的平臺,是陜西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抓手。
據統計,陜西省每年舉辦各類省級行業職業技能大賽100余場,覆蓋200多個職業工種,選拔產生了700余名“陜西省技術能手”,帶動技能勞動者參與超30萬人次。
除了技能大賽,設立于各企業內部的技能大師工作室也在“托舉”著青年技能工人成長成才。
如今,林琦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充分發揮著“傳幫帶”的作用。“我們在工作室開展技術講解培訓,并將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擺出來,讓大家一同解決,幫助年輕人快速提升技能?!绷昼嬖V記者。
5月,陜西出臺新政《陜西省推動技能強企工作13條措施》,明確提出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技能實訓基地、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等培育平臺;支持企業依托職業學校、企業培訓中心等建設工匠學院。
“推動技能強企是時代需求。在這個過程中,人才與企業的關系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林琦認為,只有企業為技術工人提供有益環境,才能促進他們成長成才。隨著隊伍壯大,高技能人才必然會通過其技能,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 暢通技能人才“向上發展”通道
依靠精湛技藝,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電焊工薛軍“一路向上”,10多年前就獲得了高級技師技能等級證書,站在了技能等級體系的“頂端”。
可是,往后的路該如何走?如何繼續在職業道路上“向上發展”?
這樣的問題,仍然困擾著像薛軍這樣的高技能人才。
如何拓寬技能人才的成長通道,企業和地方都在摸索。近年來,陜西全面推行企業技能等級自主認定和“新八級工”制度,引導企業強化技能評價,推動技能水平與薪酬待遇掛鉤。
“新八級工”制度在陜西落地后,多家企業積極響應,下設學徒工,上增特級技師、首席技師,并建立與職業技能聘任序列相匹配的激勵政策,讓產業工人職業發展有奔頭。
“一路走來,技能改變了我的命運?!毖娬f,得益于此,他先后被所在企業和陜西省評為特級技師和首席技師,薪酬待遇也得到相應提升。
在陜西,得益于不斷完善的職業技能等級制度,越來越多的高技能人才通過在技術道路上的不斷晉級,獲得了相應的薪資待遇、社會待遇。
“從長遠看,持續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培育更多符合經濟發展需求的技能人才尤為重要?!笔∪松鐝d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韓曉琴表示,“新八級工”制度引導企業打破技能工人收入的“天花板”,實現技能高則工資高、貢獻大則待遇優。
打破職業“天花板”的同時,陜西還在尋求更為有效的舉措推動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從發布《關于全面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通知》,到推出新政《陜西省加強高技能領軍人才培育16條措施》,再到出臺職業技能競賽管理辦法,陜西打出的政策“組合拳”,為培養和選拔高技能人才創造了有利條件。
“政府針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推出的政策,讓我們很受鼓舞?!眮碜躁兾麟娮有畔⒓瘓F有限公司下屬陜西群力電工有限責任公司的霍威說。霍威在生產一線奮斗了近30年,是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負責人。
為持續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陜西在政策方面已經明確,建立技能等級評價新體系,貫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促進兩類人才融合發展;聚焦重點產業等開展技能競賽,讓成績優異者在職業技能等級、專業技術職稱晉升等方面享受更優待遇。(記者 周明)
林琦在車間安裝調試產品測試工裝(資料照片)。 受訪者供圖
記者手記
破壁通途,尋求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圍之道
周明
三秦大地,產業升級的號角正勁。陜西從制造大省邁向制造強省的關鍵一躍,系于高技能人才隊伍的堅實支撐。
千工易尋,一技難求。面對產業升級的澎湃浪潮,我們亟待打造一支技藝精湛、結構合理的高技能人才大軍。近年來,陜西以制度創新打通技能人才成長通道,以平臺賦能激發工匠精神活力,為高技能人才培育探索出一條突圍路徑。
打破職業天花板,制度創新是關鍵突破?!靶掳思壒ぁ敝贫仍陉兟涞?,重構了技能人才的成長階梯。通過縱向延伸職業發展通道,增設更高層級的技術崗位,讓產業工人能夠通過專業精進獲得與貢獻相匹配的認可,技能成才的道路自然煥發蓬勃生機。
拆除隱形壁壘,通道貫通是核心支撐。陜西貫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旨在破除“重學歷輕技能”的陳舊觀念,拓寬技術技能人才發展通道。我們應充分認識到,當技術工人的發展路徑不再遭遇“斷頭路”,當技能人才可順暢實現職業進階與社會認同,“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人才困境才能有效紓解,技能報國的舞臺才能真正寬廣。
構筑成長生態,平臺賦能是孵化沃土。技能大賽與大師工作室正成為陜西高技能人才培育的雙引擎。技能競賽是技藝比拼的擂臺,更是技術交流的樞紐;大師工作室則以“名師帶徒”的傳承模式,讓絕技在生產實踐中薪火相傳。這些平臺共同構建起技能精進、經驗傳遞、創新突破的生態網絡,為人才成長提供豐沛滋養。
陜西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實踐是一個制度破壁、通道貫通、平臺賦能與精神鑄魂的系統工程。當精益求精的工匠品格融入生產血脈,當技術工人的創新活力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技能強企”便從愿景走向現實。
唯有持續打破觀念桎梏與體制藩籬,讓技能人才在職業上有尊嚴、發展上有空間、創新上有舞臺,才能筑牢陜西制造向陜西創造跨越的人才根基,并讓其成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