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7月7日,陜西省啟動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萬千氣象看陜西”主題采訪活動,組織中央駐陜媒體和省市媒體,聚焦各地在提振消費、科技創新、擴大開放、改善民生、生態建設等領域的創新實踐和經驗啟示,以實地走訪、深度調研等形式,探尋新時代陜西發展的內生動力,解碼高質量發展的活力。即日起,起點新聞·西部網推出“萬千氣象看陜西”系列報道,以融合報道方式全面展示“十四五”時期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的顯著成就。
靜臥山間的陜西鎮安抽水蓄能電站
在秦嶺腹地的商洛市鎮安縣,一座巨型“充電寶”正日夜不息地為西北電網輸送綠色動能。7月12日,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萬千氣象看陜西”主題采訪活動走進陜西鎮安抽水蓄能電站,實地探訪這一國家重大能源項目的運行機制,以及如何利用水力資源實現能量的高效轉換。
國網新源陜西鎮安抽水蓄能電站項目
走進電站,上、下水庫氣勢恢宏。上水庫靜臥山間,下水庫碧波蕩漾,二者通過輸水系統緊密相連。地下廠房內,4臺單機容量35萬千瓦的可逆式水泵水輪發電電動機組有序排列。國網新源陜西鎮安抽水蓄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宏偉介紹,“當電網用電低谷時,機組將下水庫的水抽到上水庫儲存電能;用電高峰時,水流傾瀉而下推動機組發電,轉換效率高達80%。”這種“削峰填谷”的模式,讓電站成為西北電網靈活的“調節器”。
電站地下廠房
自2024年12月四臺機組全面投產發電以來成效顯著。截至2024年12月31日,4臺機組累計發電電量3.5億千瓦時,抽水電量4.4億千瓦時。“今年上半年發電量已達11億千瓦時左右,到年底預計能達到23億千瓦時?!毙旌陚フf,目前機組保持每天“滿抽滿發”運行,轉換效率達80%,有力提高了西北地區新能源消納能力,為區域電網和“西電東送”主通道提供了堅實保障。
上水庫壩頂
作為陜西省重大能源項目,陜西鎮安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始終與生態保護同頻共振。電站建設期共移栽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秦嶺蕙蘭76株,建設大鯢及魚類增殖放流站,每年繁育、放流200余尾大鯢和1000余尾多鱗鏟頜魚。項目全部投運后,年均節約標煤約11.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30.5萬噸,二氧化硫約0.28萬噸,節能減排效益顯著,是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
起點新聞記者 陳嘉欣 張思睿
審核 康樂群 李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