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行業公開數據顯示,自取消省界收費站之后,各省ETC用戶顯著增加,約占收費站通行量的60%至70%之間,因此,如何在降低或不提高繳費成本、通行成本、服務成本的前提下持續提升ETC車輛通行效率,成為了行業新課題。
目前,由陜西交控集團西安公路研究院自主研發的“準自由流收費系統”已經在河池寨、機場、未央南/北、柞水、漢中等收費站成功推廣應用,上述收費站ETC車道平均交易耗時由原先的400ms下降至170ms;混合車道的一型客車平均通過時間從15秒下降至7秒,車道處理效率均提升約50%,切實做到了以下應用效果——
提升出行體驗:減少了車輛在收費站的等待時間,快速通過收費站,為司乘人員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體驗,讓出行更加順暢。
優化交通流:有助于減少收費站附近的交通壓力,提高整條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
智能化程度高:以先進的技術手段賦能收費運營管理高質量發展,提高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準自由流收費”運行方式:減少ETC車道擁堵情況通過匝道預交易系統,通過預交易系統在車輛進入匝道時預先對通行的正常ETC車輛進行預扣費,當車輛進入ETC車道時僅需完成車輛信息核驗即可放行;同時,通過匝道情報板提示存在交易特情的ETC車輛進入混合車道,保證ETC車道交易的成功率與流暢度。減少CPC(人工混合)車道擁堵情況通過匝道預交易系統,在車輛進入匝道時預先對通行的正常CPC車輛進行數據采集,在車輛進入車道前完成精確計費過程;當車輛進入車道時只需完成支付過程,減少人工收費過程的時間。
未來,陜西交控西安公路研究院將發揮自身優勢,不斷探索自由流收費的發展前沿,推動技術創新與升級,在高速公路收費領域做精、做深、做細,為推動我省高速公路平穩健康高質量發展和交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技術保障。
相關鏈接:
“自由流收費”——2001版國標《公路收費方式》(GB/T 18367-2001)中已提出并規定了“自由流電子收費方式”(free flow ETC),即“在沒有物理隔離設施的收費公路上,應用電子收費技術自動完成對多條車道上自由行駛車輛的收費處理。也稱為多車道電子收費方式或全程電子收費方式”(即,ETC+無欄桿繳費)。
“準自由流收費”——按照目前行業發展現狀,尚未普遍見到真正意義上的“自由流收費”站,而由西安公路研究院研發并試點的“準自由流收費”是代表了有計劃、有步驟的“自由流收費”發展實踐。努力在降低或不提高繳費成本、通行成本、服務成本的前提下,持續降低收費站對車輛的物理隔離干擾,通過智能化計費設施、線上化支付系統完成繳費及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