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延安能源化工集團黨委堅持用延安精神培根鑄魂、興企強企,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2023年,集團累計實現營收59.4億元,資產總額達252億元,位列陜西百強企業榜第59位。
堅持在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中把牢高質量發展的航向航標
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集團黨委牢牢把握國企“姓黨”的政治屬性,實施“把航導向”工程,發揮集團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確保企業行穩致遠。
強化政治建設不迷航。用好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第一議題”等制度,深入踐行“兩個一以貫之”,把國企發展各項任務要求落到實處。持續完善治理架構和組織體系,在21戶下屬企業落實“黨建入章”,全面推進“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領導體制,把黨的領導嵌入企業生產經營各方面全過程。依托“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常態化開展理論學習,赴革命舊址開展現場教學,以過硬的政治素質推動企業發展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落實決策部署不偏航。堅決落實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市委“鑄魂、強基、賦能、塑形”四大行動,打造“紅色領航·四心融合”黨建模式。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雙碳”目標,通過礦區環境整治、環保設施提標改造和推進新能源發電,年減少碳排放70多萬噸標煤。以“八強八管”落實安全責任,建立領導干部帶班下井制度,按季度邀請專家開展煤礦“安全體檢”,開展“黨員身邊無事故”“我要安全”活動,今年上半年整改問題675項,切實筑牢安全生產屏障。
深化國企改革不離航。全面貫徹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和深化國企改革提升行動,修訂完善“兩會一層”議事規則64條、“三重一大”決策事項67項,形成權責透明、監督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完善董事會議事規則及運行制度10項,制定《廉潔風險防控管理辦法》等機制26項,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局面。完成21家分公司薪酬改革,建立寬帶薪酬制度,激發職工干事創業熱情。持續推進企業“瘦身健體”,累計壓減企業15戶,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被評為市屬國企優秀等次。
堅持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中突破高質量發展的要素制約
堅持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作為企業發展的思想基石,著力打破傳統機制和固有模式束縛,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在破解瓶頸制約中增強發展新動能,構筑發展新優勢。
以對外合作突破開放不足。聚焦管理、技術、人才等方面的短板,與9家央企及多家省級企業加強合作,實現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引進中煤集團,采用均股合作方式建設禾草溝煤業公司,生產能力500萬噸/年,實現央地共贏發展。合作組建延安金能鐵路運銷和延安能源鐵路運銷公司,發運煤炭556萬噸,實現營收51.3億元,煤炭市場競爭力、占有率不斷提升。依托秦創原(延安)創新促進中心,引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陜西天元智造公司,對廢舊煤機等設施設備進行智能再制造,填補了集團在機械制造領域的空白。
以多元互補突破產業單一。實施煤炭、煤層氣、新能源多元發展,做好強鏈延鏈補鏈文章,破解產業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大力實施煤炭主業強鏈工程,獲得煤礦資源近2億噸、探礦權8800萬噸,煤炭總產能突破1000萬噸。強力推進多元產業補鏈工程,大力發展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項目,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322.5兆瓦,參與陜皖輸電工程建設運營,實現“一煤獨大”到“多點開花”。積極謀劃重點領域延鏈工程,與中石油、中石化合作開發天然氣資源,年產能突破5億方,2023年上下游合計實現營收10.6億元。
以技術創新突破科技制約。面對科技創新不足的瓶頸,引進新技術、研發新工藝,大力實施“雙十雙百”科技創新工程,建成6個重點實驗室,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建成首個極薄煤層智能化綜采工作面,減少矸石排放4.4萬余噸,實現“降采高、減矸石、提產能”目標。引進院士團隊,在薄煤層開采中創新采用“110工法”技術,使巷道綜合掘進費用降低30%以上,煤炭回收率提高20%以上。禾草溝煤業創新采用窄煤柱設計及巷道圍巖變形控制技術,年創效1.3億元。禾一礦成功應用小煤柱開采技術,年創效1800余萬元。
堅持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體現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導向
集團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發展企業、造福職工,創造價值、奉獻社會”理念,開展“匯聚民心”行動,增強職工和服務對象的獲得感、幸福感。
企地共建潤民心。堅持把企業發展與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相結合,深化企地合作,實現企地共贏、企地共融、企地共享。加強與縣區政府合作,在全市10個縣區建立光伏項目,累計為12956戶村民兌現幫扶資金1.2億元。選派干部掛職幫扶村第一書記,對困難戶進行結對幫扶。出資50余萬元,改善洛川舊縣中學基礎設施,助力教育幫扶。捐款5000余萬元,助力抗洪救災、疫情防控、鄉村振興,充分體現企業擔當、社會價值。
穩定保供安民心。堅決承擔好保供煤、保供熱、保供氣的社會責任,全力保障全市居民生活和企業生產需要。大力推進清潔供熱工作,供熱服務面積1400萬平方米,服務用戶11萬戶,智慧供熱平臺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投資1800余萬元,建設運營新區核桃樹塔備用調峰應急熱源,有效解決新區熱源不足問題。全面提升供熱服務水平,成立“供熱保障小分隊”“黨員突擊隊”,隨叫隨到、上門服務。組建30支500余人的“延能先鋒”黨員志愿者服務隊,常態化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傾情關愛貼民心。堅持“發展為了職工、發展依靠職工、發展成果與職工共享”理念,把提升職工幸福指數作為共享企業發展成果的重要抓手。積極為職工進行健康體檢、參保大病互助保險,開展困難職工幫扶、老干部慰問、金秋助學等愛心活動,累計向困難職工資助200余萬元,發放助學金近百萬元。實施工資增長工程,率先在全市國企中建立企業年金制度,累計為職工繳納企業年金1.8億元、兌現1975萬元。組織開展體育比賽、歌詠比賽等文娛活動,豐富職工文化生活。
堅持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中汲取高質量發展的奮進力量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顯著特征,也是國企發展永不枯竭的精神動力。堅持深挖延安精神這座“寶貴礦藏”,真正把延安精神融入血脈、化為力量。
傳承創業基因。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建礦初期,第一代延能人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精神,以礦為家創業、以苦為樂奉獻,車村煤礦提前2個月建成投產,受到煤炭工業部嘉獎。廣大企業職工傳承集團艱苦奮斗的精神底色,攻堅克難、奮勇爭先,推動一大批項目高效建設,車村一號井順利進入聯合試運轉,蘆二礦完成洗煤廠單機調試,禾一礦技術改造完成。在禾草溝500萬噸大型現代化礦井建設中,企業職工克服技術人才缺乏、管理經驗不足等制約,用18個月實現礦井聯合試運轉,創造同等地質條件下建礦最快紀錄。
培塑企業文化。傳承發揚延安時期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把延安精神融入企業文化建設,激發廣大職工的創業動力和干事熱情??偨Y形成“紅色領航、超越領先,艱苦創業、開放創新”為核心內涵的“領·創”文化,確定了“艱苦奮斗,創新超越”的企業精神。在踐行企業文化過程中,集團秉持愛黨、愛國、愛企、愛家的理念,著力培育黨建、安全、創新、團隊、工匠、廉潔、幸福、感恩八個方面的特色文化,構建了具備深厚底蘊的“四梁八柱”企業文化踐行體系,凝聚了發展合力。
鍛造過硬隊伍。把延安精神納入干部隊伍建設規劃,深入開展“強根鑄魂、強基提能”計劃。開展政治素質大提升,在主題教育、黨紀學習教育中,把延安精神作為必學內容,扎實開展“延安精神再教育”,實現中層以上干部全覆蓋。開展業務能力大練兵,每年度舉辦職工技能大賽,常態化開展新型學徒制、安全人員等培訓,累計培訓1.5萬人次。開展技能大比拼,廣泛開展知識競賽、技能大比武等活動,積極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累計認定初級工99人、中級工98人、高級工31人,打造了一支素質過硬、業務精通、作風優良的干部職工隊伍。
(延安能源化工集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