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法士特高智新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工業機器人正在作業(資料照片)。 記者 許奧博攝
2024年,陜西圍繞數字產業集群發展、深化數實融合、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等方面,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多家企業和相關政府部門,實地探訪陜西數字經濟快速發展、賦能新質生產力的新成效。
在西安法士特高智新科技有限公司,機器與機器之間有條不紊地交流信息、協同作業,智能化無人生產一氣呵成;
在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電池工廠,自動搬運車搭載著一架架硅片往來穿梭,機械臂在生產線上靈活揮舞;
在陜西省煤炭運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僅需輕點鼠標,便可實時查看煤炭的庫存、銷售、物流、資金結算等關鍵數據,輕松完成銷售全流程操作。
在陜西,數字技術正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
圍繞高位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陜西堅持集約高效、以用為本,在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據要素價值加速釋放等方面進行有益探索,全省數字經濟規模達1.4萬億元。
■ 向“新”求變 數字化轉型全面推進
當混凝土和數字化平臺發生“化學反應”,會給建筑行業帶來哪些改變?
1月14日,記者走進陜西恒盛集團智能商砼生產基地,聽不到混凝土攪拌站的轟鳴,見不到建筑粉塵,映入眼簾的是原材料智慧入倉上料、商砼生產一機雙控、新能源運輸車來往不息……在基地的智能調度中心,調度員動動手指就能實現商砼智能排布作業。
“智造”,是這家企業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一張“硬核名片”。
陜西恒盛集團在全國率先推出綠色建材產業數字化一站式服務平臺——“商砼之家”?!吧添胖摇蓖ㄟ^“數智驅動+綠色賦能”,為商砼行業量身定制了原料采購、調配、生產等14個產業數字化場景,成為我省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典型樣本。
推動高質量發展,實體經濟是堅實支撐,數字經濟是重要驅動力量。
咸陽藍博機械有限公司是一家傳統制造業企業,借助數字化轉型,生產、管理等環節實現了高效連接。
“數字化轉型至少讓公司節約了5%的經營成本,生產效率和資金使用率分別提升了15%和5%?!闭f起數字化轉型的好處,咸陽藍博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董利軍滔滔不絕。
目前,該公司生產研制的精密導軌及模組核心基礎零部件,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20%。
去年以來,我省立足不同產業特點和差異化需求,全面推進傳統產業數智化改造升級,實施“數字產業、平臺經濟、工業互聯網、智能工廠、產業大腦”五大工程,加大對“上云”企業、信息技術服務標準貫標企業、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支持力度,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試點示范和綠色制造引領工程。
“為營造數字經濟發展良好生態,我省制定了落實全省數字經濟發展大會任務相關行動方案,建立數字經濟監測評價體系,將數字經濟納入市(區)目標責任考核,持續夯實工作責任?!标兾魇祿驼辗站窒嚓P負責人說。
■ 集群成勢 數字產業集群加速成長
隨著各行業、各領域數字化進程不斷加快,數據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要素,廣受企業重視。
然而在企業數據分析落地過程中,技術門檻高、適配程度低等問題成了“攔路虎”。
“隨著企業信息化、數字化發展,集團上下對各系統之間的協作需求越來越多,數據標準不統一、數據質量參差不齊以及數據共享難等堵點迫切需要解決。”淮河能源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信息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大數據行業的佼佼者——美林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林數據”)提供了解決方案。
美林數據結合企業業務和信息化管理應用情況,為淮河能源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構建了數據治理與數據中臺系統,形成了覆蓋人員、財務、資產、設備等11個業務領域的企業數據標準和信息模型,實現了集團級數據定義、數據管理、數據交換的標準化、規范化。該系統投入運行以來,企業運營效率顯著提升。
憑借為企業定制專屬大數據平臺的“本領”,美林數據已發展成為國內知名的數據治理和數據分析服務提供商。
在陜西,數字賦能產業發展的場景不勝枚舉。
西安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每秒能運算30億億次,相當于150萬臺高性能計算機同時運算,24小時可處理數十億張圖像、數千萬人的DNA、10年左右的自動駕駛數據;
在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市,一鍵可“喚醒”埋深500米的掘進機,可可蓋煤礦創造了月進尺812.6米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在楊凌示范區,輕點手機屏幕就能實時查看大棚蔬菜生長情況,利用定位軟件便可規劃管理土地……
目標任務越具體,實施路徑越清晰。
去年以來,陜西緊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加強頂層設計,出臺政策舉措,實施培育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導體、光子、增材制造等產業創新集群行動計劃;明確產業發展路線圖,在重點園區、創新平臺、重點項目進行布局,體系化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數字產業集群加快成勢。
為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座”,2024年,我省開展基礎設施提質攻堅行動,加快形成全省算力和數據基礎設施“一本賬”,全省新建5G基站2.6萬座,5G基站累計達到12.2萬座。
■ 以“數”促實 激活數據要素大市場
日前,經律師事務所進行合規性評估及會計師事務所的專項審計,陜西省水務集團智能數據有限公司成功實施了數據資產入表工作,以“水務數字芯融合數據”入表208萬元,標志著該公司在數據資產管理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數據資產入表,是把數據作為資產納入企業的財務報表,是企業對數據價值認識的體現,也是對數據管理能力的一種提升。
“我們通過公司的水務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實時獲取智能水表運行工況以及產品性能指標等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治理、挖掘和分析,可以為智能水表生產制造企業提供研發、生產、質量、設備運行等關鍵數據集,幫助這些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和對市場需求變化的響應速度?!?月15日,陜西省水務集團智能數據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王凡說。
數據被稱作信息時代的“新能源”,成為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并列的新型生產要素,具有廣泛市場前景。
為充分釋放數據價值,促進數據開發利用,陜西出政策、搭平臺,為數字經濟營造良好發展生態。
2024年1月,陜西絲路數據交易平臺上線。該平臺以公共數據開發利用和陜西省重點領域特色數據應用為切入點,構建數據流通體系,推動數據互聯互通的跨地域、跨平臺、跨領域合作。
“我們已與400多家數據生態企業達成合作意向,與185家數據生態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打通多條數據資源鏈接?!标兾鹘z路數據交易平臺負責人史奎說。
為激發數據要素活力,激活數據要素大市場,陜西印發“數據要素×”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在全面落實國家提出的工業制造、現代農業等12個行業和領域拓展數據要素應用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優勢特色,新增“數據要素×”綠色能源、大氣污染治理等3個行業和領域;組織實施數據供給水平提升、數據流通環境優化、數據安全保障強化、典型場景試點示范四大工程,充分挖掘、打造典型數據要素應用場景……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全面推進,全省數字經濟發展質效穩步提升。
得數字化者得先機。
陜西正以昂揚斗志,擘畫數字經濟新圖景,加速搶灘數字經濟新藍海。(記者 徐穎)
代表委員訪談
攜手邁向“數字未來”
訪談嘉賓
省人大代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 張玉明
省人大代表、融域智慧(西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呂浩平
省政協委員,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經濟研究所所長 裴成榮
記者:加快發展數字經濟,離不開科技硬支撐。陜西科教資源豐富,高校應當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支持?
張玉明: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和服務區域經濟的主力軍,應當從培養數字人才、提供創新技術、提供社會服務3個方面支持陜西數字經濟發展。
在人才培養方面,高校應結合發展實際,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增設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工業軟件、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新興專業,支持陜西數字經濟全鏈條發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企業需求對接、與數字經濟應用承接的數字人才培養體系。
在技術創新方面,高校應聚焦數字經濟領域的關鍵技術與應用難題,加大科研投入,開展前沿技術顛覆式創新,使陜西成為數字經濟領域重要的技術策源地。同時,高校應以秦創原建設、“三項改革”為牽引,充分結合自身學科優勢和資源稟賦,積極推動數字經濟領域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創新。
在社會服務方面,高校應加快為產業數字化發展提供技術服務,幫助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積極為陜西數字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各高校學者應利用自身專業優勢,為我省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發展規劃的制定提供咨詢建議和決策參考。
記者:陜西高新技術企業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加速融入數字經濟發展浪潮?
呂浩平: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加速發展,我們公司在產業數字化及數字產業化方面均進行了積極探索。目前,公司已經完成云合成自動化實驗平臺的技術解決方案與原型裝置驗證。2025年,我們將繼續完成實驗全流程以及人流、物流和數據流的驗證工作,同時完成自動化實驗平臺與客戶需求的匹配性論證,為2026年“黑燈實驗室”建設打好基礎。我們也積極探索企業數據“授權使用、分享收益”模式,與行業龍頭企業合作,推進數據標準化建設,搭建數據資源管理體系,開發數據產品和服務,在多個重點領域打造創新應用,為陜西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記者:當前,數字技術正進入加速創新的爆發期,數字經濟發展前景廣闊。結合目前數字經濟發展情況,陜西應當重點從哪些方面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裴成榮:近年來,陜西重點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盡管我省數字經濟發展已有一定的基礎,但仍面臨總體規模不足、市場體系不健全、安全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接下來,陜西應重點從以下方面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應用,加速構建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
二是推動數字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集中攻克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關鍵軟件等重點領域核心技術,強化創新技術供給,構建安全可控的技術體系;
三是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推進裝備制造、汽車制造、原材料、消費品和電子產品制造等行業的生產過程數字化管理;
四是激發企業融合發展活力,進一步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作用,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品牌影響力突出的融合應用領軍企業;
五是提升數字治理現代化水平,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建制度、保安全,持續優化管理和服務,以數字治理能力提升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記者 孫丹)
短評
讓更多企業乘“數”而上
董渺
近年來,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要素資源、重塑經濟結構、改變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陜西圍繞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數字產業集群創新發展、數據要素價值加速釋放等方面,不斷以“數”賦能,催生傳統產業“化學反應”,形成了1.4萬億元的數字經濟規模。這充分證明了省委、省政府大抓數字經濟方向之準、措施之實、見效之快,也為更多企業借助數字經濟發展,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提供了諸多啟示。
須向“實”而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陜西恒盛集團、咸陽藍博機械有限公司的數智化發展實踐說明,傳統產業應用數字技術,不僅能降本增效,精準對接市場供需,還可以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帶來新的增長點。只有牢牢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才能推動企業設備更新、工藝升級、管理創新。
須向“新”發展。數字產業化水平決定著一個地區數字經濟的辨識度、增長性和競爭力。陜西數字產業基礎扎實、“軟硬兼備”,只要緊密結合現有基礎和應用需求,集成放大科研、能源、產業、應用場景等方面的基礎優勢,就能不斷培育壯大新興數字產業,大力發展光子、人工智能、衛星、新型顯示等新興數字產業集群,加快數字產業集群成勢。
當前,數字技術進入加速創新的爆發期,這為陜西補短強弱、后發趕超創造了更多的條件和可能。讓更多企業乘“數”而上、以“數”制勝,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關鍵抓手,不斷搶占“新賽道”、激活“新要素”,力求在更多關鍵領域、細分領域、空白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數字經濟定將成為陜西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鏈接
2024年,陜西開展基礎設施提質攻堅行動,加快形成算力和數據基礎設施“一本賬”。全省新建5G基站2.6萬座,5G基站累計達到12.2萬座。銅川、寶雞等6市入選新一批千兆城市。
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謀劃產業鏈,兩鏈融合發展不斷提速。陜西在數字孿生、機器人等重點領域,組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各類研發平臺40余個;加快推動平臺經濟發展,按照“穩存量、拓增量,以增量帶存量”的工作思路,強化與平臺經濟頭部企業聯系,以數據領域新合作場景落地牽引電商業務發展壯大。
印發《陜西省數字政府建設行動方案》,組織修訂省級政務信息化項目建設相關管理辦法;借鑒重慶、浙江等地經驗,扎實推進“一制度三中樞兩前端”(制度規范、管理中樞、數據中樞、安全中樞、“秦政通”、“秦務員”)六項建設運營工作,加快打造“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體系。
強化統籌協調、系統思維,營造數字經濟發展良好生態;組建數字經濟專家咨詢委員會,強化人才支撐;搭建國內外合作交流平臺;組建數據領域投資項目工作專班,支持數字經濟項目建設。
(本報記者 徐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