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們開足馬力生產雙酚A均粒催化樹脂。石化行業的客戶需求巨大,產品供不應求?!?月6日,西安藍曉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曉科技”)市場經理王強告訴記者。
作為陜西本土民營高新技術企業,成立于2001年的藍曉科技致力于吸附分離材料、技術、配套系統裝置等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廣泛應用于濕法冶金、生命科學、化工催化、水處理和超純化等領域。
王強介紹,以化工催化為例,雙酚A是塑料行業的核心材料。石化企業通過雙酚A催化樹脂將石油原料轉化為高質量的雙酚A產品,再向下游3D打印、LED、汽車等行業供應。
“含有磺酸基的催化樹脂作為雙酚A制備的催化劑,是生產高品質雙酚A的最優選,國內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現在,我們研發生產的雙酚A均粒催化樹脂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頂級水平,打破了國外壟斷,受到市場歡迎?!蓖鯊娬f。
破解雙酚A均粒催化樹脂進口之困,是藍曉科技堅持以科技創新促發展的一個縮影。目前,藍曉科技已成為吸附分離材料及技術行業國內龍頭企業。
“科技創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我們打造由400余人組成的研發團隊,建立省級功能高分子吸附分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接近公司年收入的6%。今年的研發投入將超1.5億元。目前,企業擁有國內外專利40余項?!彼{曉科技董事長高月靜說。
以鹽湖提鋰為例,2018年,行業內出現溶劑萃取法、膜分離法等多種技術路線競爭,各企業都希望率先實現產業化。
“我們當時提出‘吸附+膜’一體化解決方案,不僅開發鹽湖提鋰吸附劑,還按照‘一湖一策’思路,提供全套工藝甚至整條生產線。只要客戶有鹽湖資源,我們就可以直接幫他們建一個生產碳酸鋰的工廠,進行下游銷售。”高月靜說,藍曉科技組織研發團隊對吸附劑、工藝、裝置、自控程序等進行了集中攻關,從實驗室到中試放大再到整線示范,最終在業內第一個實現了產業化。
現在,藍曉科技推出的“吸附+膜”整線提鋰技術路線已成為行業公認的產業化方案。截至目前,該企業簽訂的鹽湖提鋰項目產能接近10萬噸,累計合同總額30億元,覆蓋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區,以及歐洲、南美洲等地。
在市場開拓方面,藍曉科技堅持國際化戰略,聚焦吸附分離主業,緊盯新能源、生命科學等產業風口,結合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產業特色和優勢,推廣新技術新產品,海外市場已覆蓋亞洲、北美洲、歐洲、南美洲、非洲等地區,全球化網絡漸次形成。
在高月靜看來,藍曉科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秘訣”,除了科技創新,還得益于陜西以秦創原和“三項改革”為依托打造的良好科創生態。
2月17日,在北京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藍曉科技是陜西唯一的參會企業。“作為生在陜西、長在陜西的民營科技企業,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高月靜說,“我們將繼續深耕陜西,聚焦主業,專注研發創新,努力突破技術‘深水區’‘無人區’,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打造世界一流的吸附分離材料品牌。”
惠企政策越來越實,發展環境越來越優,包括高月靜在內的企業家和創業者信心更足。2024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高新技術企業數分別增長15%、25%、15%。
“結合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西安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等中心工作,我們將針對不同階段科技型企業發展需求,推出中小企業研發服務平臺雙向補貼、科技領軍企業培育、上市企業培育、瞪羚企業培育等一攬子后補助項目,引導科技型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以科技創新支撐產業創新、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笔】萍紡d資源配置與管理處(重大專項處)副處長陳俐辛說。(記者 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