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辦理這類事項至少需要半年時間,這次‘特事特辦’讓我們真切感受到政府的誠意。”5月6日,陜西華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威科技”)高端新材料及裝備智能制造基地項目負責人王兵說,灃東新城政務服務中心主動組建“項導跑團”,為項目定制增值服務流程圖,將開工前手續辦理時間壓縮到20個工作日,項目可提前3個月動工。
位于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石化大道西段的華威科技廠區內,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操作下,一件大型發電機轉子軸鍛件精準成型。這家成立于2001年的企業,用24年時間從一家普通民營工廠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這背后有企業對技術創新的執著,也有政府“精準滴灌”式的扶持。從政策輔導、用地協調到審批提速,相關部門的服務幫助華威科技走上發展快車道。
2024年,華威科技啟動投資3.43億元的高端新材料及裝備智能制造基地建設計劃,卻因用地問題遲遲未解決而停滯。得知企業陷入困境后,灃東新城管委會負責人帶隊到企業調研,僅用兩個月便協調解決了用地問題。
“政務服務中心推行‘五證聯辦’‘拿地即開工’模式,可以節約大量時間,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王兵說。
這樣的“護航”并非個例。早在申報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時,西咸新區工信局便組織專家團隊上門,逐條解讀政策要點,協助申報材料準備事宜,將準備周期縮短20%。
“他們像導師一樣‘手把手’輔導,最終我們一次通過評審?!比A威科技董事長助理南振祥回憶道,針對企業產能不足的痛點,灃東新城連續3年舉辦專項政策培訓,通過“一企一策”精準對接上級資源,助力企業將產能提升30%,為承接航空航天領域大額訂單打下基礎。
有了良好的營商環境,華威科技將更多精力投向技術攻堅。
近3年來,華威科技研發投入占比超5%,累計攻克行業技術難題20余項,37項自主知識產權專利中有15項發明專利直接轉化為電機軸、超高壓壓裂泵閥箱體等核心產品,支撐企業80%的營業收入。
華威科技投建的智能制造基地內,真空自耗爐可將高溫合金熔煉成航空航天專用材料,傳感器實時采集的10萬組數據通過工業互聯網分析,自動優化生產工藝?!斑^去老師傅憑經驗,現在靠數據說話?!蓖醣钢O控大屏介紹,數字化改造使產品合格率升至99.5%,能耗降低18%,客戶交付周期縮短30%。
2024年,華威科技營業收入增長40%,核電領域訂單增長50%。
在華威科技的戰略布局中,新基地達產后年產能將達5萬噸,重點突破超導材料、高溫合金、航空新材料等領域技術難題。企業突破某艦船驅動軸鍛件的關鍵技術,產品綜合性能達國內領先水平,成功躋身大國重器行列,為海洋裝備升級提供核心支撐。
從默默無聞到行業標桿,華威科技的成長印證了一個道理:在政策與創新的雙輪驅動下,“小巨人”也能托舉大國重器。(記者 鄭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