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莊信科技的生產車間內,鈦杯生產線正高速運轉。(本組圖片均由記者 郝鐘毓 實習生 郝雨辰一 任佳宇 攝)
從實驗室的精密儀器到生產線上轟鳴的設備,從突破“卡脖子”技術的關鍵材料到生活中的消費產品——西安新材料產業的全鏈條重構,正在悄然發生。
當下,在西安產業發展的版圖上,新材料已從實驗室里的攻堅突破,延伸為工廠車間里的產業基石——既支撐著國產大飛機的關鍵部件制造,也滲透進消費電子、醫療器械等民生領域。
近日,記者走訪西安博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莊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發現,依托本地科教資源,技術突破正加速轉化為市場競爭力。創新鏈與產業鏈的“嚙合”越來越緊,西安新材料產業生態的韌性逐漸清晰。
技術突破的創新“脈動”
在西安博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欣科技”)的檢測線上,有一種特殊的材料正經歷千次高速高壓離合測試——只為守護飛機起降時那一聲穩如磐石的“砰”。
作為飛機機翼“機械關節”里的抗壓作動關鍵件,它不僅需要承受變速起降時高壓瞬間沖擊,還得讓作動裝置在零下50℃到150℃的極端溫度下依然動作自如。
“在航空飛機機載設備領域,國內作動系統的摩擦材料前期存在制動不穩定、易粘連等問題,難以滿足新一代裝備的發展需求,亟需高質量國產化產品換代升級。”西安博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費杰說道。
在浐灞國際港,博欣科技的工程師們正在測試碳纖維增強復合摩擦材料的極限性能,認真分析高低溫交變、高轉速和大壓力等苛刻工況下材料的變化規律。這家由李賀軍院士團隊成果轉化而來的企業,擁有16項專利技術,在認證跑道上一路疾馳——一年內相繼完成GJB 9001C-2017認證、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審核等資格申報。
技術突破非一日之功。博欣科技的核心技術源自西北工業大學院士團隊多年的科研積累,其研發的高性能摩擦材料解決了飛機作動系統的關鍵技術瓶頸,有力服務于國家重大裝備發展。
博欣科技的突破不是孤例。縱觀西安新材料產業,創新脈動正從多個技術端口同時勃發:全市超10所高校布局材料學科,近三年涌現出一批新材料技術轉化成果;秦創原未來產業創新聚集區(新材料)預計在2026年建成新材料產業創新中心,開展100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作為創新主體的企業創新能力大增,不久前西部超導的“一種耐650℃高溫鈦合金盤圓絲材的制備方法及應用”獲得發明專利授權……
今年5月底,博欣科技獲得由空天啟明星基金領投,陜西三航萬生、西安市人才發展基金等跟投的數千萬元融資。投資人表示:“新材料產業作為西安的新興戰略產業,涌現出許多極具成長性的新材料科技企業?!?/p>
產業鏈條的韌性“延伸”
新材料產業的價值,不僅在于材料技術本身的創新,更在于其帶動上下游的技術升級與相互賦能,在與具體應用場景結合的過程中延伸產業鏈條。具備科技創新優勢的西安新材料企業正是這樣積極擴鏈延鏈,提升產業鏈韌性與附加值。
西安莊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莊信科技”)的發展軌跡是這一邏輯的生動實踐。該公司是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集團成員企業,在國內鈦及鈦合金材料加工領域,莊信科技一直在努力深耕。
“這款星悅杯的漸變工藝需要將晶花的‘生長’控制在毫米精度內?!?月8日,在公司展廳,西安莊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麗娟手持一款藍金漸變圖樣的純鈦水杯向記者介紹。
鈦是一種在多個領域廣泛應用的高性能金屬,因其密度低、強度高、耐腐蝕性好,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又因其生物相容性好,成為心臟支架和膝關節置換的材料,被廣泛應用于醫療生物領域。而當其應用在民用領域,這些屬性也為百姓健康帶來了更多保障。
“我們用了8年時間,將工業領域應用的鈦材引入消費領域,牽頭制定有關行業標準,目前銷售點拓展到全國300余家,近幾年銷售額年均增速達40%?!绷_麗娟透露,轉型背后是持續的技術攻堅。以漸變色鈦杯為例,研發團隊耗時18個月突破器型的成形、漸變顏色的自然控制、晶花的熱處理工藝等難題,將實驗室的金屬材料變成兼具功能性與美觀性的日用品。
敏銳捕捉消費升級趨勢,將航天級的鈦材技術應用于民用領域,成功打造出兼具健康屬性與精致設計的高端鈦杯品牌。這不僅是單一產品的成功,更代表了西安新材料企業在產業鏈條上的延伸性戰略,體現了本土產業的整體韌性。
莊信科技生產的鈦保溫杯。
生態集群的拔節“成勢”
8月初,西安市政府發布《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實施方案》,新材料產業被列為十三個重點發展領域之一。方案明確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培育孵化高成長型科技企業,構建從技術攻關到產業孵化的創新生態。
政策效應正在顯現。空港新城簽約落地的生態環保新材料產業集群項目,總投資10億元,將建設企業總部、研發中心及生產車間。承擔該項目的企業手握多項專利,其防水保水新材料已應用于阿聯酋、沙特等國家的沙漠治理工程。
經開區則創造了項目落地的“西安速度”——天大釩業高純度中間合金項目從拿地到開工僅用了70天。通過深化“告知承諾+預審批”模式,園區協助企業提前完成勘探和設計審查,刷新開工紀錄。
西安新材料產業正形成多元發展格局。國家先進稀有金屬材料技術創新中心落戶西安;經開區在建高純鈮(鉭)生產線,瞄準航空航天材料國產化需求;陜西省 2024 年組建“新材料陜西實驗室”,下設“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研究中心”。
企業技術突破帶動產業鏈整體躍升。鼎益科技的TIPRO鈦產品已成為全球3D打印材料領導品牌,客戶遍及40多國;博欣科技同步推進的熱管理材料中試,為國產飛行器提供輕量化隔熱解決方案。
產業與資本融合也日益深入。陜西財金特精新材股權投資基金、西安市人才發展基金等專業投資機構,將更多資源投向新材料賽道。西高投對鼎益科技的戰略投資,則助推其完成全球首條數字化高溫合金及鈦合金全連軋智能生產線。
在西安產業創新中心的規劃藍圖中,新材料已被列為重點發展的十三大產業方向之一。當碳纖維復合材料在高端裝備上默默支撐,鈦杯在消費者手中折射光澤……這些來自西安的“材料力量”,正悄然重塑著產業格局與百姓的生活品質。
?。ㄓ浾?劉驍華)